欢迎光临【云顶集团】中国有限公司官方网站!
语言选择: 中文版 ∷  英文版

主页 > 公司动态

“十三五”期间我国电工钢产业发展硕果累累

      我国电工钢产业在生产规模、技术进步、进出口数量等方面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,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,助力了多个重点工程建设,如昌吉—古泉±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,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,神六、神七载人飞船工程等。”在采访中,陈卓特别兴奋地向《中国冶金报》记者介绍了我国电工钢产业在“十三五”期间取得的成就,言语中流露出自豪之情。


       一是生产规模持续扩大。从产能来看,在“十三五”期间,我国电工钢产能连续5年突破千万吨。2020年,我国电工钢产能已达到1276万吨,是1978年刚投产时的181倍,其中无取向电工钢产能为1096万吨,比“十二五”期间的平均值增长了19.78%,取向电工钢产能为180万吨,比“十二五”期间的平均值增长了125%。根据2019年全球产能数据,我国电工钢产能约占全球电工钢总产能的65.16%。


      从产量来看,我国电工钢产量在“十三五”期间连续4年突破千万吨。2020年,我国电工钢产量已达到1118.11万吨。在“十三五”期间,我国共生产无取向电工钢约4433.52万吨,与“十二五”期间相比增长36.56%;生产取向电工钢约645.28万吨,与“十二五”期间相比增长39.42%。无取向电工钢产能平均利用率为82.55%,取向电工钢产能平均利用率为82.22%,均在合理区间。根据2019年全球产量数据,我国电工钢产量约占全球电工钢总产量的68.54%。


      二是品种结构不断优化,技术不断进步。在“十三五”期间,我国共生产高端电工钢1273.8万吨,与“十二五”期间相比增长90.28%。其中,高牌号(高效)无取向电工钢生产约830.14万吨、增长114.9%;高磁感取向电工钢(HiB)生产约443.66万吨、增长56.68%。“十三五”期末,即2020年,我国高牌号无取向电工钢产量为200.29万吨,占无取向电工钢总产量的20.85%;高磁感取向电工钢(HiB)产量为92.51万吨,占取向电工钢总产量的58.69%。“十三五”期末(2020年)与“十二五”期末(2015年)相比,高牌号无取向电工钢、高磁感取向电工钢(HiB)产量分别增长78.48%、11.92%。


      “目前,我国电工钢生产能力已实现了从低端到中端、再到高端产品的全覆盖,且产品表面质量、板形尺寸精度、产品包装等均可与国外同类产品相媲美。”陈卓告诉《中国冶金报》记者。


      三是从净进口国成为净出口国。在“十三五”期间,我国共进口电工钢215万吨,与“十二五”期间相比下降36.40%。其中,进口无取向电工钢197.18万吨,与“十二五”期间相比下降20.97%;进口取向电工钢17.82万吨,与“十二五”期间相比下降81.47%。

在“十三五”期间,我国共出口电工钢243.41万吨,与“十二五”期间相比增长60.59%。其中,出口无取向电工钢153.7万吨,与“十二五”期间相比增长24.10%;出口取向电工钢89.71万吨,与“十二五”期间相比增长223.63%。



     “其中,2017年,我国从电工钢净进口国成为净出口国,完全摆脱了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。”陈卓说道。


      此外,在申请专利方面,陈卓介绍,我国电工钢在“十二五”期间申请发明专利466件、实用新型专利44件,在“十三五”期间申请发明专利367件、实用新型专利54件,10年累计申请发明专利833件、实用新型专利98件,为电工钢产业技术进步、创新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。“其中,有些发明专利和实用专利技术已走在世界前列。”(来源:中国冶金报)


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关闭
二维码